從深度心理學角度理解與傳統宗教角度理解“苦難”的不同
曲慧東
東北大學(遼寧沈陽,110004)
【摘要】人生在世,苦難不可避免。在人類的進化中,為了擺脫現狀、尋找精神的慰藉,宗教進而發展,所有的宗教的體系,都是在安慰我們,為承受苦難提供幫助,提供某種精神上的解釋。從深度心理學角度看,在受苦的時候,之前信念的想法就會受到質疑,所以他要去為自己的生命尋找新的意義,進入轉化的過程,從而促進一個人的成長。本文將分別從深度心理學角度與傳統宗教角度嘗試探討二者對“苦難”理解的不同。
【關鍵詞】苦難;宗教;精神慰藉;心理學;生命意義
苦難的中文釋義是指痛苦和災難,英文是suffering,在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中的釋義是Suffering is serious pain which someone feels in their body or their mind。無論是中文的解釋還是英文的解釋,苦難都是不受歡迎的,甚至是可怕的東西,其包含天災,也有人禍。地震、火山爆發、洪水、旱災、龍卷風、臺風等等自然災害擁有可以毀滅世界的力量,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抗拒的。戰爭、親人的去世、情感的喪失以及事業、學業上遭受的挫折等,也皆是人生在世都可能不得不去面對的不幸境遇。我們的社會通常情況下會把苦難視為是一種消極的、不好的部分,如果我們僅僅是被動的去受到壓制或者感受到被壓制的話,那它就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但如果一個人能夠去有意識地承受苦難,并且在這個行為當中也能夠去找到一種意義,那苦難不僅僅是帶來傷害,更會有所幫助。而各種宗教對苦難的態度也都很明確,那就是承認苦難,并且勇于面對苦難,越挫越勇,從而超越苦難[1]。
1.從傳統宗教角度理解“苦難”
所有的宗教都很重視苦難的價值,但這種價值僅在于引人出世。當人們承受的苦難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人們的忍受限度就達到了極限,這個時候人們傾向于尋找一種精神寄托來戰勝苦難[1]。通過受苦,人們得以救贖原罪,進入天國(基督教),或看破紅塵,遁入空門(佛教)。榮格曾經指出,宗教是心理治療的思想體系,宗教能夠幫助承受苦難的人去獲得治愈。在大部分的宗教體系當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非常簡單的恩賜或者懲罰的心理學的系統,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人們會認為受到苦難是因為犯下過一些罪惡,并且受到了懲罰[2]。
基督教宣揚安于苦難,并且承受苦難。耶穌是臣服于苦難的,出于對人類的愛,他主動的去承受苦難[2]?;浇痰淖诮腆w系中會強調,在承受苦難的時候,神性也是存在的,盡管一些基督徒會在受難時對神的存在產生懷疑,但教義中強調就是在這種混亂當中,你才能夠在神性上與基督相遇。即使是無法接受的苦難,也應該去承受,不能以自殺的方式去逃避,心懷感恩地接受上帝賜予的一些,方可得到上帝的庇佑進入天堂。
佛教對苦難的態度是承認苦難,超越苦難,進而戰勝苦難。佛教和印度教都注重因果報應,相信前世因今生果,所以教導人們少作惡多積善。無論是小乘佛教注重的自我拯救,還是大乘佛教主張的普度眾生,其根本都是要先自己覺悟和解脫。人心總是在攀援、依附一些無常之物,而事物具有不斷流動、不斷生滅的特性,當人心無所依附時,苦難就隨之產生。
猶太教視苦難為一種神圣的介入或干預,被視為是對于信仰的一種試煉和檢驗。固守猶太教且民族意識強烈的猶太民族經常掀起反抗異族統治的斗爭,在二戰中,幾近滅絕的猶太人,經歷了可稱為人間煉獄般的苦難,然而苦難并沒有摧毀他們的意志,反而造就了這個民族的非凡的創造力和凝聚力。
用基督教的話來說:痛苦是上帝使我們的心靈從塵世暫時的事物轉向永恒、轉向他本人的偉大教育手段。所以受苦導向內在的安寧[3]。作為在苦難中尋求庇佑的宗教,宗教不僅給憂傷者以安慰,給絕望和死亡者以希望,給身處危難者以激勵,并為生活之種種帶來歡樂[1]。宗教慰藉了苦難中的人們,苦難也促進了宗教的傳播與發展。
2.深度心理學角度理解“苦難”
榮格心理學上來說,我們的生命里,有一種目的性,生命的歷程就是為了去達成這種目的,在這個過程當中,苦難是很重要的一個源泉,去刺激和激發我們內在的這種生命固有的目的性和尋求目的一種過程[2]。
榮格認為找尋意義感會讓苦難更能可以忍受。找到什么意義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是正面的、充滿希望的,那會激發生活的滿意度,會促進身體的健康,但也可能是負面的、消極的,會讓人更加失望、絕望、消沉。無論找尋的結果如何,在榮格看來,我們都要去關注癥狀背后的,來自超個體的自性或者無意識的信息,因為無論是抑郁癥還是焦慮癥,這些癥狀都是有意義的。癥狀不是我們急于要去擺脫或者消除的東西,我們必須要從癥狀中發現其意義,到底癥狀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榮格發現,尋求心理治療的過程當中,很多病人并不僅僅是受苦于一些特定的疾病,而是受困于他們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心理治療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幫助他們去找到一種新的意義,為他們的生活注入一種新的能量[2]。
心理學家弗蘭克認為追求意義是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動機。二戰期間,弗蘭克曾被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發現一個人內心存在著意義或對未來生活還有期望的,即不放棄“最后的內在自由”,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的,往往更加有可能在納粹的折磨中生存下來,這種方式本身就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4]。 弗蘭克認為,雖然我們沒有自由去選擇苦難是否發生,但我們唯一可以選擇的是面對苦難的態度。
從原型層面理解,承受苦難的過程并不是運氣不好,而是過渡性的過程。經歷苦難,意味著我們的生命走到了一種轉變、過渡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苦難會推動我們的人格發展到一種新的階段[2],是轉化的一個過程。生活中,情感的喪失、罹患重疾,都會將一個人強行推入到一種轉化的過渡性過程當中,會發生一些關于自我認同感和生命方向感的轉變,當他經受了苦難的洗禮,重獲“新生”時,也會達成一種新的意識狀態。
還有一個層面是全然接受的狀態,《易經》遯卦和蹇卦都描述了面對苦難時的這種態度?!缎蜇詡鳌?ldquo;遯者,退也。”退,從艮,遯卦上乾為君子,下艮為山為退,君子退居深山之象[5],退回亦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蹇卦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意思是說:蹇,艱難,險境在前邊;看到險境而能(提前)停止,真是明智啊。蹇卦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是在說君子由此領悟反求自身修養道德。當我們發現面對苦難抵抗、努力都是徒勞的時候,全然的放開,未嘗不是給事情發生自然而然的轉變提供機會。學著與病痛、孤獨等苦難共存,接受它們的存在是無法避免的,反而可以為我們保留精力和實力,會給我們內在更多的自由感。
3.結論
現在我們正在經歷一種文化的變遷,宗教的影響力正在慢慢的減退,傳統宗教在人們承受苦難時給出很多答案,但并不是很有意義,因此需要我們人類自己去追尋,在生命中、在生活里,親自在情感上體驗遭受苦難的感受??嚯y能夠去促進一個人的成長,會產生一種全然不同的對于生命的理解和看法,會發現和找到一種心理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小娟.淺談宗教與苦難人生的關系[J].山西青年,2017,15:65-66.
[2]Lionel Corbett.從深度心理學的視角去探討苦難[R/OL].東方心理長,2017-08-07[2018-01-18].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YyMTUxOQ%3D%3D&idx=1&mid=2655418993&sn=b15ec6a5441d900ef43b4519e71f4e91.
[3]包爾生.《倫理學體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136.
[4]周國平.《各自的朝圣路》[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2-4.
[5]李守力.輕松學《易經》第三十三卦:遯——天山遯,艮下乾上[R/OL].文化傳統2017-07-10.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M0OTYwMg%3D%3D&idx=1&mid=2651997795&sn=692d99487ea833114577e52dc05637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