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為什么校園欺凌多為女生?
上海心靈花園心理咨詢中心 文/季龍妹
最近,發生在上海嘉定的一起校園欺凌事件,又一次打破了人們對溫馨校園的美好印象。2018年6月8日晚,嘉定一名身穿校服的王姓女孩在博樂路東街附近被多名同齡人毆打。視頻顯示這個女孩被推到地上,鼻子在流血。我注意到,打人者5女1男,打人的多為女生,頭發染成紅、綠、黃、紫多種顏色,她們言行舉止兇狠,輪番掌摑小王,還強制將其按倒跪地,紫頭發女生還用力拽校服女生的頭發……在人們想象中,校園欺凌者應該是地痞惡少,為什么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會變成兇神惡煞的凌霸?
校園欺凌,國內外都有。更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女生在校園里發生的暴力事件層出不窮:江蘇鹽城一女生口含黃瓜被侮辱、四川初中女生遭扒光羞辱并拍照、廣州初中女生疑被同學強迫吃避孕套……扇耳光、揪頭發、衣服、甚至拍裸照等令人發指的行為在學校里不斷上演。這些霸凌者給受害人帶來了巨大的身體傷害和精神凌辱,也顛覆了我們對少女的美好印象。
為什么女生在校園霸凌事件中的會成為兇狠的加害者,少女的羞澀柔美哪里去了?為什么她們會比男生更暴力血腥?
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在談到青少年人格發展時,提出了他的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機。他認為,在(12~20歲)的青少年時期,往往感到內心有很多沖突。一方面青少年本性沖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沖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青少年會痛恨地排斥那些不適合于他們的同一性。在埃里克森看來,如果青少年感到他所處的環境試圖對允許他把下一階段整合在他個人的自我同一性內的所有表現形式進行徹底地剝奪,那么,就會以野獸般的突然被迫捍衛其生命般地進發出驚人的力量進行抵抗。一般而言,在同一年齡段、女孩的成長發育要早于男孩。比之男孩的單純,她們更加細膩敏感,自尊心、虛榮心強,好攀比,情緒波動大,對于自我同一性的要求更加強烈。踏入校園這個小型社會,在與其它女生的相處過程中,一旦發現她人的言語行為有違自身的同一性要求,就會以魯莽過激的方式來脅迫她人,以維護自身的同一性,由最初的關系欺凌、語言欺凌發展為肢體欺凌,給被欺凌者造成巨大的人身和精神傷害。所以,我們看到許多女生欺凌事件沒有具體的起因,一句話,一件小事,甚至因為對方的學習好,看不慣,都可能成為校園欺凌的“由頭”。
女生欺凌事件增多,還與當下社會性別意識扭曲有關。經常聽到有人說:“現在的男孩子越來越女性化,而女孩子卻越來越男性化!”大眾傳媒、影視娛樂推崇的,往往是那些性別倒置的明星,陽光帥氣的男生擁有女生的多愁善感,漂亮美麗的女孩卻擁男子漢的陽剛和殺伐決斷,似乎成為影視創作的追求。我們有理由擔憂,是不是將來男人都會變成女人,女人反而變成男人?女生欺凌事件里女凌霸的兇狠、殘忍,多少讓人看見當下性別倒置文藝時尚的影子。
應該看到,校園欺凌,受害的不僅是弱勢的受欺凌者,更是加害他人的欺凌者。因為當他(她)在欺凌傷害弱者的同時,也正在傷害自己的人格和善良,一旦走上成人社會,欺凌者本身就會受到法律和社會規則的制約,為整個社會所不容。
換一個角度看,人際沖突在人的生命歷程中永遠不會消失,學會處理人際沖突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我想用黑格爾的名言來提醒那些校園欺凌者:人出生的時候并不能稱為人,而只是具備了成為人的可能性。只有達到了知識和道德的進化之后,人才能成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