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沙子
魏建民
今天是我陪伴這個初三大男生做最后一次沙盤游戲,沙盤游戲結束時,他提出:“老師,能給我一杯沙子嗎?”接著又趕快添一句:“我想用它栽花!”“可以呀”邊回答中我給他拿來一個紙杯,他小心翼翼地往紙杯里裝了滿滿一杯沙子,用面巾紙蓋住杯口,雙手環扣在杯體的面巾紙上,微微低下頭看著我說:“老師謝謝您!”然后捧著這杯沙子走出沙盤室,在前廳和工作室的其他老師道別。我送他到門外,他依然雙手捧著沙子,回頭說;“老師再見,外邊挺冷的,您不用送我!”望著手持杯子的背影大步流星漸漸遠去,我的心中滿滿的都是感動、感慨!
回想起6月份這個初二的大男生第一次來到沙盤室,近180CM的身高,魁梧的身材,稚氣未脫的面頰、表面對父母遵從態度中夾雜著青春期的懵懂與叛逆,當我們體驗沙盤游戲后,媽媽問他來不來時,他看都不看媽媽,一副與我無關的模樣說:“你決定唄!”
我和爸爸媽媽溝通就從“你決定唄!”開始。一個15歲的中學生這句回答表面上看沒有自己的主見,實則是內心多么無力,他不敢對決定的后果有所擔當,又是什么讓他這么顧忌后果吶?他的內心怎么能不焦慮?他怎么可能有動力去主動學習、他怎么可能有動力去主動擔當家庭中的一些責任、他怎么可能有動力去主動去感知家長家人的苦樂順逆、他怎么可能有動力去向外發展與探索……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一定是與父母對孩子的期許背道而馳!當我與家長結合初始沙盤訪談:孩子現在的問題,問題的原因及我能幫到他什么。家長通過與我訪談梳理孩子的性格特點;反思對待孩子的態度、方法……母親的自責內疚讓我進一步理解“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都在百分之一百甚至二百的努力給予孩子最好的,可有時我們沒有很好把握孩子的個性特點、成長節奏和需要,孩子沒能收到家長精心奉上的“愛”的大禮包,反而收到自我否定和更多負面情緒,讓自己的內在動力減弱、停滯。
這個中學生從六月份開始到現,在十八次的沙盤游戲中,我見證了他從無力,到慢慢成長。在沙盤室這個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在咨詢師的包容、接納和關注下,疏導受阻的心理能量,宣泄不良情緒,他的行動力、想象力、決斷力、領悟力在一盤盤沙盤中不斷提升。媽媽、爸爸都感覺他不再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而是家族新生代力量。即使面臨中考,他不再過多焦慮和無所適從,而是有計劃有步驟的安排自己學習任務;和同學有矛盾,不再是不說憋在心里,而是積極溝通解決;當有突發事件不再是逃避退縮,而是拿出自己的主張和父母協商解決方法,即有主見又不武斷……當媽媽和我描述這些總是說一句:“兒子真是能讓我看到驚喜!因沙盤而讓我們全家都在改變!早知道早點來就好了!”
結束工作后,他手持一杯沙子離開的背影定格在腦中,我想這杯沙子承載著沙盤游戲為他帶來的自我成長、在沙盤游戲過程中獲得的滋養、承載著沙盤游戲師的包容理解、沙盤室中的支持……“我要用它種花”這是一句象征層面的表達吧——在沙盤游戲室中,在沙盤游戲中盛開心靈之花!